别让自控力浪费了你天生的才华

更新时间:2019-06-25 01:20作者:王华老师

    有学者辨证自控力这个东西是天生的,数据结论就是自控力弱的孩子更多来自于家境不富裕的家庭,因为他们更缺乏安全感,所以更倾向于抓住眼前的机会。与他们相比,富裕家庭的孩子不但更有安全感,还有可能接受更多有关自控力的引导,所以才能表现出更多的自控力。依据是,在原始社会时期,资源紧缺,人类的安全感得不到保障,因而大脑会促使人们去尽可能多地获取眼前的资源,毕竟谁都不知道下顿饭会不会有着落。吃饱才最有可能活下来。如果没有引导,就一定会选择及时行乐。看来一个人的出身决定了自控力能力大小。

    保证我们高效运转的其实是习惯,而不是自控力。在高考之前的那种紧张的学习氛围里,我们被动的养成了很多习惯——每天规律的上课、自习、吃饭和睡觉,我们目标明确——每个月、每个星期乃至每天复习什么,老师们都替我们安排好了。这些我们习以为常,就像你每天早上起床都会自动去洗脸刷牙一样。即使你可能睡眼惺忪,但这一套流程你仍然能精确无比、毫不费力的执行下来。这个过程需要多大的自控力?几乎不需要吧。因为我们内心觉得不洗脸刷牙就没脸出去见人。习惯了而已。

    当我们进了大学,课程安排变得自由了,很多人丧失了那些被动习惯。开始拥有大把时间规划学习和生活时,尽然不知所措。这个时候才是需要自控力的时候。可学霸们面对计划失败,没有像多数人一样失败了就制定一个新的,然后失败再制定计划。他们开始反思哪里出了问题,深度思考计划哪里出了问题,改善问题,制定新计划,执行。于是新的习惯形成,离开了失败制定计划失败再制定计划的怪圈。

    可见,提高自控力最终目的是为了养成习惯。无论是校园里的“高分学霸”,还是社会里的精英人士,其高效的学习和生活,并不像我们往常以为的那样,依赖于强大的自制力,而是得益于后天构建起来的习惯体系。网上晒出的商界大佬日常行程可以看出。

    现实告诉的真相就是——人的自控力是有限的,但有的人就可以做到。自控力可能跟天生、生长环境有关,人每拒绝一次诱惑,自控力就会消减一分,因此后天的培养更重要。

    那么说说怎么用科学的方法提升自控力,养成习惯。

    为您推荐

    2019年两会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养老金新政策,要提高养老保障水平

    《关于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》要求,提高养老保障水平。从2019年1月1日起,按平均约5%的幅度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。

    2019-06-13 04:57

    如何在另类面试问题中胜出

    在面试中,有些考官会先提一个不甚友好的问题,或者劈头浇你一盆冷水,让你在委屈和激愤中露出本色。在他看来,击溃你的心理防线,才能筛选出有心理承受能力的智者,找到能面对压力的新鲜血液。要想在压力面试中胜出,只能学会绕开陷阱,奋战到底。

    2019-06-08 03:00

    面试紧张时应该怎么办

    面试是进入公职机关的最后一道主要的门槛,因此可以说每一位进入面试的人,心里就像绷住一根弦一样,也就是说每位考生,都会以高度的精神状态去抓住这次进入角色的机会。出现紧张、焦虑的心情也是不可避免的,只有认识了解,才能完全的克服。

    2019-06-08 02:58

    面对变故 学会自我解嘲

    面对降级、减薪、甚至解雇、离婚、丧子等变故,许多人反应过度,很长时间缓不过劲儿来。而有的人却能很快度过,重返正常的生活轨道。其决定因素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素质:心理复原力。有了它,人们不怕挫折;而缺少它,会特别害怕受伤害,不敢付出行动。

    2019-06-06 03:12

    办公室里该与不该谈论的话题

    办公室是一个充满原则、纪律,讲求策略的场合,更是一个充满利益冲突的是非之所。既如此,办公室里谈个人私事是否妥当呢?网上调查显示,尽管九成以上的人认为“办公室里隐私不宜说”,但是她/他们又同时承认有在办公室里谈论涉及私人感情、家庭关系、同事喜恶和上下级关系等隐私性内容的行为。

    2019-06-06 03:10

    面试自我介绍的几大原则

    应聘到外企或其他用人单位时,求职者往往最先被问及的问题就是“请先介绍介绍你自己”。这个问题看似简单,但求职者一定要慎重对待,它是你突出优势和特长,展现综合素质的好机会。回答得好,会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。

    2019-06-01 03:19

    外企面试必须要注意的五“必要”

    到外企面试前,仅仅准备好一份简历是不够的,还要提前做好面试前的“功课”,这样面试通过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。

    2019-06-01 03:16

    加载中...